山西晚报:打得痛才能记得牢
无论是此前其他公司暴露的乳品质量问题,还是近期光明乳业曝光的问题,完全是公司自身生产、运输过程中管理混乱导致的低级问题。低级问题一犯再犯,应与肇事公司不怕惩罚而无所顾忌有很大关联。此次光明乳业的处理措施就是,“根据消费者的意愿进行退货、补货或者退款”。即如《食品安全法》规定的上限,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最高可以给予十倍的价格赔偿,对于年营收以亿元计算的乳品公司来说,这种小打小闹的惩处不过是毛毛雨。身上打得不痛,心里安能记住?
当前的乳品质量问题屡禁不止,只能有两种情形来解释:一种情形是,监管部门有法不依。另一种情形是,现有法规的设计惩处力度不够。从当前的情形看,乳品问题多以经济处罚为主,而经济处罚又多以假一赔一或者假一赔十为主,远不足构成威慑力,对相关法规修订和完善的任务迫在眉睫。
长江网:4个月四陷质量门光明何时能照亮自己
就这样的质量,郭总裁凭什么不让国家质检机关去抽查,他又哪来的底气对着严格的质检大放厥词。可现实的问题是,在这样严格的质检下,在这样信心满满的总裁带领下,光明乳业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的陷入“质量门”?难道非得像叁鹿乳业在出现了“叁聚氰胺”事件后,才引起重视?
光明,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它照亮人间,驱散黑暗,是无数诗人为之歌颂的事物。现在“光明”却成了人人喊打、弃如敝履的产物,这不能不说是种悲哀。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说明有安全隐患藏在阴暗之处没被发现,“光明”应该先学会照亮自己,照亮公司的安全隐患,而不是只会对正规的质检排斥甚至抵触。
海南日报:国产乳品应自检
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上曾“语出惊人”:“这么抽会抽死人啊!”然而如今光明乳业在短短时间内再爆问题奶,无疑是自打耳光。依笔者看来,担心被抽检“检死”的光明乳业不免有些“做贼心虚”。
国内乳业近年来问题频出,令消费者人心惶惶。毕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问题,光靠乳业自检实难保证,如果自身产物质量过关,国家抽检再多,对公司并无不利。但假如一年抽检几千次,却依然质量频频失控,那这种公司最终恐怕不是被抽检“抽死”,而是自己不检而“病”死的。
大江网:几千次抽检仍黑心,光明牛奶在哪?
我们知道,抽检合格的次数越多,只能说明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越小,但并不能说明也不能保证所有的牛奶都没有问题。光明牛奶四个月被四次曝光出了质量问题,说明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没有把好质量关,说明他们没有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为了公司自身的小利,他们的心变黑了。
其实,不仅是光明牛奶,近年来,很多牛奶公司都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前几天蒙牛被曝出篡改生产日期,再之前还有几家牛奶公司“涉黄事件”等等。不出问题的“放心奶”似乎只是国人心中永远不能实现的梦,一家家大牌公司一次次的质量问题被曝光,一次次让民众的美梦破碎。市场太多“黑心奶”,不知道真正的“光明”牛奶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