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退休人员,但是,现在仍在做着服务职工、服务基层工会的工作——退休后,参加了北京市总工会的招聘考试,成为一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
我有着26年的工会工作经历,退休后也没有脱离工会工作,是名副其实的“老工会”了。这些年,我深切地感到,现在的工会工作越来越“难”了,越来越“忙”了,也越来越“实”了。
作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要研究当地行业、区域和公司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总体形势和任务,摸清建会公司底数,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协商重点;要为基层工会组织进行业务培训,提供经验、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甚至要作为职工方的协商代表,直接参与公司工资协商。
我和另外4位同事负责东城区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工作。一上岗就感到这份工作不轻松:到基层工会摸情况、下公司指导、帮助公司协商做筹备工作……没有闲下来的时候。经常是在赶路中啃个面包当午饭。有些对工资集体协商不“感冒”的公司,常常是跑上几趟也见不着能决策的人。
有一年冬天,约好与某合资公司谈工资协商事宜。合资公司门禁严格,只能在门外等候。为了不让对方等待,好几次早晨,我和同事都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寒风中一直等到对方来人。我们的诚意感动了公司,赢得了信任,得以使协商工作顺利开展。
外资公司工会干部多是兼职,往往没有更多时间做协商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几位协商指导员就帮他们做,从协商前的准备,到集体协商合同文本的修改、职代会筹备,甚至职代会主持词都替他们写好。经常和他们一起工作到半夜。
总觉得公司工资集体协商成功不容易,决不能让合同流于形式。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掌握的情况,按照街道、公司的不同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标准,让每个公司、每个岗位都能“对号入座”,找到协商依据。比如加班工资的基数,我们就给出5种选择方式——本人月工资、公司平均工资、本行业基本工资、公司与职工协商出的工资、结合特殊公司实际商定的工资,让它尽量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工种、不同工作性质的公司和职工。
所以,作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面对不同性质的公司、不同身份的员工、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不同的劳动时间等复杂情况,要对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公司管理、专业知识都了解、掌握,才能指导得有理有据,让协商对象心服口服。
截至6月底,我所服务的东城区已有96.55%的建会公司建立了工资协商制度,超出了北京市“工资集体协商叁年行动计划”中“80%以上”的要求。这意味着,东城区有11356家公司的163043名职工薪酬有了保障。
我对职工、对工会有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职工的劳动报酬和相关福利待遇等权益通过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协议等形式确定下来的时候,我特有成就感,内心充满喜悦。同时,我也为我们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受职工欢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报记者 郭强 整理)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