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女婴事件牵出神秘病症:被烫伤的厂厂厂厂
流行隐患
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生儿可因母体阴道分娩中获得的阴道菌群接种而产生新生儿厂厂厂厂,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因母亲的乳腺脓肿而致病。也有一部分婴幼儿厂厂厂厂病例并未发现明显的感染病灶或感染原因,但在新生儿养育室出现的暴发病例常起因于无症状的携带产毒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看护员或父母。
Ladhani等科学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大约35%存在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葡萄球菌也出现在新生儿的皮肤、会阴、伤口部位、脐部和脐带残端。60%-90%的出院新生儿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大约5%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产生E T毒素。与新生儿接触的医务人员可因携带致病菌株导致SSSS暴发流行。听诊器头、检眼镜和耳镜、洗衣车等也可能存在产生ET毒素的菌株。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多起SSSS交叉感染并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暴发流行的事件被报道。2002年底,法国一家妇产科医院有13个新生儿感染SSSS,这次暴发流行是为新生儿做脐部护理的护士导致,在这个护士的手上培养出产E T A (表皮剥脱毒素的一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叁年后同样的流行在日本一个新生儿监护病房发生。2007年,爱尔兰首次新生儿厂厂厂厂暴发流行,有5名新生儿受累。
国外文献报道厂厂厂厂死亡率高达5%-11%,但国内报道死亡率在5%以下,远低于国外,我国并不曾有过像法国、日本暴发过的厂厂厂厂病症肆虐流行,值得警惕的是,不同的案例研究显示,厂厂厂厂在我国有流行的存在危险。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7月刊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康尔询的叁例厂厂厂厂病症分析,3例患者都是儿童,2例居住在同一自然村,另1例在发病前曾在这个村居住,提示厂厂厂厂可呈小范围流行。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20例厂厂厂厂病例研究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有7例患儿发病前有厂厂厂厂和寻常型脓疱疮患儿接触史,其中有3个患儿居住在同一个自然村,发病前有厂厂厂厂患儿接触史。
疾病来势汹汹,护理和治疗是和病菌正面接触的阻击战。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在官方微博公开治疗方法,提示全身治疗应及早使用抗生素,以清除体内存在的金葡菌感染灶,而局部治疗将患儿置于闭式暖箱中,箱温30-32摄氏度,湿度55-60%,使皮损处尽量暴露。外用有收敛、消炎和杀菌作用的药物,如2%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
虽然,厂厂厂厂发病的神秘面纱早已揭开,将这种肆虐侵占婴幼儿皮肤的恶疾关进治疗牢笼的方法也具有良好疗效,但如何在厂厂厂厂蔓延之前发现它的隐秘踪迹,目前医疗水平还无法完全做到,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可致病菌株使厂厂厂厂病的预防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我国每年仍有较多的婴幼儿厂厂厂厂病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