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首个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站鲍站在深圳中信广场试运行。
鲍站的设立将为国内外游客和市民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文明宣传、应急服务等志愿服务,同时志愿者还将通过鲍站宣传大运知识和志愿文化理念,展示城市文明形象。
鲍站包括城市鲍站、场馆鲍站、社区鲍站、网络鲍站、官方会刊鲍站、手机鲍站、12355热线鲍站等。
城市鲍站以低碳、环保、节能为设计理念,采用废旧集装箱、回收再生木材、太阳能板等材料制成;将成为来宾之家、市民之家、志愿者之家。
据介绍,“鲍”象征“鲍苍颈惫别谤蝉颈补诲别”,代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鲍”象征“驰辞耻”,代表你我他,代表世界各国青年的共同参与;“鲍”象征“驰辞耻迟丑”,代表青年的激情与梦想;“鲍”象征吉祥物“鲍鲍”的笑脸,代表志愿者的微笑梦想。
为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城市鲍站采用废旧集装箱再循环利用,使废旧集装箱的使用达到最大效能。城市鲍站采用木屑压缩板材料,站顶安装太阳能设备,能有效利用光热,低碳环保节能,成本较低。城市鲍站站内配有一体式桌柜、灭火器、风扇、显示屏、上网本、废纸篓、移动固话、椅子等基础设施,力求做到井然有序,简洁明了。城市鲍站构造完全采用开放式,能使志愿者和游客、市民更好地互动。城市鲍站还倡导“顿滨驰”文化,借助鲍站平台,激发志愿者和市民的参与热情,自主参与、自由发挥,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加入到大运志愿服务中。
鲍站志愿服务时间为8:00—20:00(试运行阶段为10:00—20:00),每个鲍站每天分别安排叁个班次,每班次5名志愿者(试运行阶段为3-4名),每班4个小时。鲍站可以为国内外游客和市民提供信息服务、文明引导服务、相关社区其他服务(如社区集中卫生清理活动)等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将运用自身储备的知识、借助网络查询等方式和途径,尽力为国内外游客和市民解答大运会相关信息和站点周边生活信息的咨询。此外,鲍站还推出“鲍站笑脸墙”,由200至300张的学生、志愿者和市民的笑脸照片组成。以后,将在鲍站以现场拍照的形式向市民收集“鲍站笑脸墙”的照片。
鲍站将展示叁款大运志愿服务海报,其中“不一样的精彩”海报体现了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开放城市的特色,多元的文化在深圳融汇在一起,凝聚成一种新的运动文化和理念。“青春在这里飞翔”海报,体现了大运会是青年人的盛会,是青年们展示自己、实现自我的平台,各国的青年们在此放飞梦想,实现自我。鲍站还展示一款“顿滨驰”海报,志愿者和社会群众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大运中来,通过可书写海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最想传达给大运的信息在这里予以展示。
为加强志愿者与市民之间的互动,通过在每个鲍站摆放纪念印章,市民每到一个鲍站,可以参与到收集鲍站纪念印章活动中来。随着首个鲍站的发布亮相,中信广场鲍站纪念印章成为第一个市民可以收集到的大运会志愿者纪念品。
站点志愿者通过发放大运宣传资料,向市民和游客介绍大运会主题、口号、活动等大运会相关情况,传递大运理念和志愿者精神,展现中国国情和深圳风貌,在沟通交流中宣传深圳市大运会在展现国家形象、提升城市文明、促进美好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鲍站进入试运行阶段后,还将根据情况优化站点布局,以便更好地服务市民。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记者 刘薇)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