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一直低着头,忙着发一条短信。 记者好奇地问:“您用的是2骋还是3骋手机?” 相关新闻:
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落伍”长辈谦逊而和气的微笑:“还是2骋的呀,我就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你们年轻人的时尚应用我都很少用啊。” 但这并不妨碍他把“2009年1月7日发放叁张3骋牌照”评为“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件。 “迎难而上,任劳任怨”,这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掌舵人”李毅中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界点上,对工信部门的评语。 最欣慰 成功应对金融危机 “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回想起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工业增幅一路狂跌时的情景,李毅中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国家及时出台一揽子投资计划以及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工业实现止跌回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在金融危机发生前,2008年6月份工业增幅为16.1%,2009年年初降至最低点3.8%。经过艰苦努力,在去年底工业增长又回到16.1%,形成了一个痴型,工业月增幅快速回升,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危机刚爆发时,李毅中陪温家宝总理到深圳,看到一个全国最大的集装箱厂,一个月没有一张订单。“出口产物出不去了,货运量就下来了,集装箱就没人来买了。” 在此背景下,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陆续出台。“振兴规划主要是针对金融危机暴露的问题,要很快地见效。” 2008年12月初,李毅中接到总理打来的一个电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说美国政府出200亿美金,拉动叁大汽车公司,德国提前报废一辆车补贴5000马克,我们怎么办?他让我们商量商量。我们就和国家发改委商量,征求公司、协会的意见,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发展1.6升排量以下的车,用购置税减半政策吸引大家来购买。” 当时,我国汽车产业的表现就是整个工业的缩影,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9月份开始负增长,一直往下掉。2009年1月20日,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购置税减半政策开始实施,潜在的购买力马上爆发出来。在国际汽车产业普遍萧条的情况下,从2009年2月份起,中国汽车产量开始上升,每个月都保持在100万辆以上,全年增长47%。 最自豪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先进产能不断提高 过去五年,我国工业通信业领域最让李毅中感到自豪的成绩是,我国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力度,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深化应用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09年,大中型工业公司新产物销售收入占比达16.0%,高技术产物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31.3%,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0.6%。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向中央要了15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执行了一两个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对我说,力度不够,再给你50亿元。呵呵,当时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啊。这也说明大家认识一致。”李毅中说。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针对质量品种、节能减排等工业发展“瓶颈”发力。 “去年花了230亿元,有点超支,但支持了4441个项目,拉动了6326亿元投资,拉动效果28倍。也就是说,中央拿1元钱拉动了28块钱的投入。今年6月检查,项目全部开工,有3000多个项目进度超过一半。今年年底至明年初,这些项目将陆续投产带来效益。” 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预计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11172万吨、6683万吨、10538万吨、663万吨、34000万吨和1030万吨,约占全部落后产能的50%左右。 而在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排在第一位,对此,李毅中感到“很受鼓舞”。 “我国60年来形成的工业体系仍以传统工业为主,传统工业必须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才能焕发青春。我们把信息技术放在第一位,深意也在于此。” 最期待 中国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当记者问到“五年之后的今天,您最希望中国工业取得怎样的突破?”李毅中不假思索地回答:“希望我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真正有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今天,按国际产业分类,在2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我国钢铁、建材、纺织服装等7大类行业名列全球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位,钢铁、水泥、汽车、服装、家电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总体而言,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粗放型发展的状况仍未根本转变,“中国制造”仍然是低端产物的代名词。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调整经济结构的突出重点,目前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产不稳、二产不强、叁产不大。” 李毅中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主要目标是:“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好我国产业比较优势,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
![]() |
||
|
|
|
|
商讯
|
视觉
|
博客
|
财经
|
|
点击排行
|
英语点津
|
网站地图 | |||||||||
国际 | 要闻 | 深度 | 亚太 | 北美 | 中东 | 拉美 | 中外关系 | 国际组织 | 海外看中国 |
评论 | 本网视点 | 国际时评 | 中国观察 | 财经评论 | 网友热议 | 影视书评 | 声音 | 漫画 | 外交讲坛 |
财经 | 国际财经 | 中国经济 | 分析评论 | 股市基金 | 房产动态 | 经济数据 | 消费旅游 | 理财保险 | 资讯抢鲜报 |
博览 | 奇闻奇观 | 科学探索 | 历史揭秘 | 劲爆丑闻 | 名人轶事 | 精彩热图 | 幽默 | 本周推荐 | |
音画 | 环球瞭望 | 社会百态 | 娱乐时尚 | 图吧博客 | 军事天地 | 时事热点 | 图片专题 | ||
军事 | 军事广角 | 即时消息 | 装备图集 | 中国国防 | 国际防务 | 军事评论 | 专栏 | ||
台海风情 | 台海热点 | 台湾旅游 | 台海局势 | 走进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