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体育app

活动动态

大力实施商标战略 积极推动上海经济发展


Updated: 2010-09-01 14:10
Large Medium Small

叁、营造一个氛围,不断优化商标的发展环境

1. 积极制定各项商标发展政策

上海市各级政府层面都对商标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上海已经制定了《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上海商标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本市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对“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由市级专项资金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上海市着名商标”公司由各区(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同时还对海外商标维权和商标专项活动予以资助。同时,利用浦东先试先行的优势,出台了《浦东新区商标专用权出资试行办法》,为扩大公司融资渠道,实现商标无形资产价值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今年,上海市人大还把上海市着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列入了上海市五年立法项目。全市18个区县政府也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扎实开展有区域特色的商标发展工作,出台支持商标发展的政策。许多区县政府还纷纷召开商标发展工作推进大会,推进区域商标工作发展。 

2. 大力开展大型商标推展活动

我们根据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和要求,针对本市商标发展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大型商标宣传活动。

2003年,我们紧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举办了“商标与城市经济”国际研讨会,极大地增强了各政府部门对商标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强化了上海公司的商标意识,提高了公司的商标运作和管理能力。2004年,我们开展了房地产商标推展活动,树立了房地产公司的商标意识,增强了房地产公司的诚信经营理念,有效推动了100多家房地产公司制定实施商标发展战略。现在,上海市房地产业已拥有上海市着名商标13件,其中“绿地”、“复地”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我们在全国首开先河举办老商标重塑辉煌活动,推出“老商标见证城市经济发展历史回顾展”,并开展调研提出“政策扶持、集中收购、统一管理、精心包装、有偿转让”的老商标发展思路和建议措施,推动一大批老商标公司获得新的发展。第十叁批上海市着名商标中的老商标在2006-2008年叁年间销售额增长快速,平均增长率达到30%。2006年,我们紧密结合上海优先发展第叁产业的要求,开展了服务商标推展活动,召开了“服务商标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研讨会,提高了广大第叁产业公司的商标发展意识,服务商标注册申请量当年增加到5590件,同比上升52%。2006年至2008年,根据中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连续叁年开展农产物商标推展活动,组织召开“农产物商标与上海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研讨会”、“重点农产物商标公司现场推进会”。通过这些工作,不但提高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还有效保障了城市“菜篮子”工程和食品安全。目前,本市农产物注册商标已快速增长到1.3万件、着名商标59件、驰名商标2件,农产物证明商标5件,实现了农产物地理标志零的突破。2008年,为纪念工商恢复建制3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在南京路世纪广场举办了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上海商标展”,全市108家行业代表性商标公司参展,吸引国内外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2007-2009年,我们为进一步营造良好商标发展氛围,连续叁年组织召开商标发展工作推进大会。国家工商总局和上海市的领导以及上海各政府职能部门、公司集团、行业协会代表等500多人参加会议。

3. 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市商标协会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商标培育发展工作,如指导市商标协会联合其他行业协会开展大型商标推展活动。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公司和政府间的桥梁作用,引导行业协会的商标培育发展工作。叁是充分发挥商标中介服务组织在促进公司商标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四、 增强一个意识,推动公司做大做强自主商标

我们不断引导公司增强主体意识,即公司是商标发展的主体,公司要在商标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实施商标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自主商标。

1.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公司商标

一是推进商标发展从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如,在旅游行业已涌现出全国最大的“春秋”旅游、“锦江”酒店服务、“携程”旅游网;游戏行业有全国最大的“盛大”游戏和颇具影响力的“九游网”;房地产业有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的“绿地”、“复地”。

二是推进商标发展从工业产物向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多元化产物和服务延伸。如现代服务业中涌现了“银联”金融服务、“小南国”餐饮服务、“复旦”教育、“故事会”杂志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商标。

叁是推进商标发展从农产物商标向推进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和菜篮子工程延伸。通过“商标+公司+市场”的形式,实现商标富农。如,嘉定区马陆镇的葡萄在注册成功“马陆”商标并培育发展成为上海市着名商标后,从原先的每斤两叁元上升为现在的40多元。“清美”豆制品公司经过十年的商标培育,从原来的小作坊发展为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现代豆制品公司,而且还整合600多户地下豆制品作坊成为“清美”的专卖店,保障了上海的城市“菜篮子”工程和食品安全。

2. 围绕商标资源运作,充分发挥商标价值

一是引导一批公司通过商标无形资产运作,形成“两头在外、中心在沪”的品牌经营模式。如,恒源祥集团通过对“恒源祥”商标的许可,形成了“生产和市场两头在外,商标运作管理在上海”的品牌运营、加盟联合模式,经营范围从最早的绒线扩展到服饰、毛针织、家纺、袜业、日化等领域,几年来销售业绩一直以30%的速度递增,还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二是引导一批公司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不断提升商标价值。如,上海家化公司制定全面的商标发展规划,并针对不同的商标实施“品牌经理”制度,培育出“美加净”、“六神”、“清妃”、“佰草集”、“上海家化”等一批着名、驰名商标。“佰草集”还成为中国首个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化妆品商标。

叁是引导一批公司通过增强商标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晨光”公司以“晨光”商标培育发展为抓手,推动公司经济发展,短短8年间公司的销售收入从原先的四千万快速增长到超过十亿元。“小南国”公司经过叁年的着力培育发展商标,不但从上海走向全国,还走向了香港、东京,在国内外已拥有40余家分店。

四是引导一批公司做好商标国际注册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7月底,上海着名商标公司在海外直接申请注册的商标达3642件(其中核准注册的达2346件),通过马德里协定核准注册的国际商标达461件。如,上海家化公司共在海外申请注册商标229件,其中核准注册的达134件。“晨光”商标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完成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