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4日报道:当哥哥在去年除夕前发生车祸后,孙东林就意识到有一件事必须要去做。 那就是,让哥哥的所有工友们拿到工钱回家过年。 “对我们家来说,虎年的春节,是不可能欢欢喜喜地度过了。但是,我不能让那些等钱过年的人,同样不开心。”孙东林说。 今年2月10号,也就是腊月二十七,还有叁天就要过年了。然而不幸的事情,却发生在了哥哥孙水林身上。 按照以往的惯例,孙水林,这个农民工包工头,都会在年前准备好现金,然后分发给自己的工友们,不管他在哪里,他都会回到自己的湖北黄陂老家,一方面,老家的工友比较多,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住在哪里,方便 “讨债”。 然而,就在他从北京回黄陂的路上,遭遇了一场重大交通事故,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哥哥留给孙东林的,就是车上的26万现金,那正是哥哥要发放给工友们的工资。 看到这些现金,孙东林首先想到的,不是处理哥哥一家人的后事,而是完成哥哥的心愿,“新年不欠旧年薪”,为此,孙东林甚至还拿出自己的6.6万元存款。 当“信义兄弟”的故事被本地媒体报道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让孙东林倍感温暖。“第一个给我们家捐款的人,是武汉市硚口区的一个退休老太太,捐了4000多块钱。”孙东林回忆道。 他说他共收到了33.4万的慰问金,大家都希望他们一家人能早日度过痛失亲人的难关。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想把这些钱全部捐出去,”孙东林说,他很想把这笔钱捐给教育和医疗系统,因为这两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穷人而言更甚。 但很快,一个更好的建议简直让孙东林心潮澎湃。 那就是,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一个农民工帮扶基金会。 出生在贫困农民家庭的孙东林,多年来,经过自己的辛苦打拼,由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包工头,才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但是,还有很多农民工,饱受着生活的折磨,没有地位,不懂得如何维权,甚至还遭人歧视。” 孙东林说。 正是怀抱的这样的情感,11月5号,中国第一个代表农民工的狈骋翱组织,“信义兄弟”农民工帮扶基金会在湖北武汉正式成立了,至此,共接受各类捐赠200余万元。 同时,孙东林当选为基金会会长,同时还有其他六名理事,两名监事,其中,理事每四年选举一次。 “在基金会里,我们有律师,官员以及普通农民等各种身份的成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金会的良好运转。”孙东林介绍道。 而基金会的核心任务,则是关注中国农民工的民生。 “包括对农民工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以及对公益活动的支持等一系列的帮扶工作。” 今年9月,孙东林还注册了一个“信义兄弟”建筑有限公司,他说,这是他想通过的第二个渠道,来帮助农民工们。 今年,孙东林已经40岁了,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四十不惑”,对孙东林来说,四十岁真的不惑了,因为他说,“我找到了我的梦想。”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11/24/content_1159923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郭睿 编辑 潘忠明)
|
![]() |
||
|
|
|
|
商讯
|
视觉
|
博客
|
财经
|
|
点击排行
|
英语点津
|
网站地图 | |||||||||
国际 | 要闻 | 深度 | 亚太 | 北美 | 中东 | 拉美 | 中外关系 | 国际组织 | 海外看中国 |
评论 | 本网视点 | 国际时评 | 中国观察 | 财经评论 | 网友热议 | 影视书评 | 声音 | 漫画 | 外交讲坛 |
财经 | 国际财经 | 中国经济 | 分析评论 | 股市基金 | 房产动态 | 经济数据 | 消费旅游 | 理财保险 | 资讯抢鲜报 |
博览 | 奇闻奇观 | 科学探索 | 历史揭秘 | 劲爆丑闻 | 名人轶事 | 精彩热图 | 幽默 | 本周推荐 | |
音画 | 环球瞭望 | 社会百态 | 娱乐时尚 | 图吧博客 | 军事天地 | 时事热点 | 图片专题 | ||
军事 | 军事广角 | 即时消息 | 装备图集 | 中国国防 | 国际防务 | 军事评论 | 专栏 | ||
台海风情 | 台海热点 | 台湾旅游 | 台海局势 | 走进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