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6日报道:与关心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大多数人不同,在过去的近叁年时间里,马福洋一直在“照料”地震中丧生的人。 从2008年6月到去年9月,这位67岁的农民一直担任5·12汶川地震罹难人员公墓,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集体坟场的守墓人。地震发生后,解放军为掩埋遗体,将山腰上的半公顷玉米地改造成了集体坟场。当时,为了防止爆发大规模疫病,总共需要掩埋6000多具遗体,这个数字占到了震前汶川县映秀镇总人口的叁分之一。 由于需要掩埋那次8级强震中9%的遇难者遗体,而时间又非常有限,人们无法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处理。于是,人们用挖掘机挖出条条沟壑,将身份未得到确认的遇难者遗体装进遗体袋,按照这些遗体被发现的地点安放在集体坟场中,然后用石灰和黄土将他们掩埋。 在这些被掩埋的遇难者遗体中,有马福洋12岁的孙女马红叶(音)。映秀小学在地震中因房屋倒塌而遇难的学生有300多名,马红叶就是其中之一。 马福洋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当时他在茂县给一家家庭装修公司做厨师。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被毁,他花了12天时间才从茂县回到余子溪村。 因为自己的孙女在那里遇难,因此,2008年6月25日集体坟场作为地震罹难人员公墓开放时,马福洋自愿到那里工作,担任公墓的守墓人。 71岁的胡建国曾和马福祥一样,也是汶川地震罹难人员公墓的守墓人。 马福洋说,第一年他和胡建国经常听到遇难者家属前来悼念时悲痛的哭声。 他回忆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学生跪在一个土丘前,他们认为自己的老师埋在那里。这些学生留着眼泪,唱着老师生前最喜欢的歌。” “一名男子的亲人在映秀的一处施工现场遇难了。这名男子从福建赶来,在公墓哭了叁天,让我也觉得好伤心。” 但最让他感到难过的,是来自浙江的两对夫妇。他们两家的孩子毕业后来到四川映秀的发电厂工作。在映秀,这两个孩子结了婚,之后却都被那场撼天动地的地震夺去了生命。每年4月4日至6日的清明节假期,四位老人都会来到汶川地震罹难人员公墓“看望”两个孩子,怀念他们在世时的样子,给他们扫墓、烧纸钱。 “甚至在他们还没走到公墓的时候,你就能听到他们的哭声了。”马福祥回忆道。 “那位母亲实在太悲痛了,她摔倒在地上,大哭着,手用力地挖着黄土,指甲都弯了。” 马福洋和胡建国试着安慰两对夫妇,但无济于事。 “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安慰死者的家人,但我不是心理医生,我只是个乡下人,我所能做的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别难过了,节哀吧。” 马福祥回忆道,对于那些整天整日在公墓哀悼亲人的人们,每天公墓闭门时间到的时候,马福洋要劝他们回家,也只能说这些。 除了震区灾民得到安置前国家拨付给他们每人每月550元的生活补助外,马福洋和胡建国因为每天在公墓朝八晚六的工作,每月还能从国家那里多得到550元的补贴。 他们两人都于去年九月退了休。 如今,马福洋和其他五名亲人住在山坡上建起的一座小棚子里,走10分钟就可以到公墓。他说,“这些日子以来,很少有人哭的那么伤心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也不再那么悲伤了。” 政府为马福洋家以及其他各家各户在镇上的震区建起了90平米的新居,新居建筑费用中的大部分(约5万元)由政府支付,余下1万元由各家在搬进新居前自己支付。 马福洋指着镇上的新房子说,“目前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所以还没拿到钥匙。” 但马福洋对此没有怨言。有了政府给予的每人每月550元的补贴,现在,他们家相当于每个月有3300元的“收入”,应该能为搬入新居攒足所需要的钱。 搬入新居后,马福洋和胡建国就不能得到政府每月给予的550元的补贴了,但是他们可以享受镇上的社保福利。 马福洋说,过去一年中,每当去镇上买菜路过公墓时,他还是会进去走走。他说,“我并不是怀念我的工作,只是在公墓工作久了,对公墓有种特殊的情结。”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04/06/content_1227660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黄志凌 外籍编辑 Erik Nilsson 编译 赵欣莹 编辑 潘忠明)
|
![]() |
||
|
|
|
|
商讯
|
视觉
|
博客
|
财经
|
|
点击排行
|
英语点津
|
网站地图 | |||||||||
国际 | 要闻 | 深度 | 亚太 | 北美 | 中东 | 拉美 | 中外关系 | 国际组织 | 海外看中国 |
评论 | 本网视点 | 国际时评 | 中国观察 | 财经评论 | 网友热议 | 影视书评 | 声音 | 漫画 | 外交讲坛 |
财经 | 国际财经 | 中国经济 | 分析评论 | 股市基金 | 房产动态 | 经济数据 | 消费旅游 | 理财保险 | 资讯抢鲜报 |
博览 | 奇闻奇观 | 科学探索 | 历史揭秘 | 劲爆丑闻 | 名人轶事 | 精彩热图 | 幽默 | 本周推荐 | |
音画 | 环球瞭望 | 社会百态 | 娱乐时尚 | 图吧博客 | 军事天地 | 时事热点 | 图片专题 | ||
军事 | 军事广角 | 即时消息 | 装备图集 | 中国国防 | 国际防务 | 军事评论 | 专栏 | ||
台海风情 | 台海热点 | 台湾旅游 | 台海局势 | 走进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