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日报网消息:《程远会客厅》作为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王牌节目,由总监程远亲自率领团队,深入北京车展,采访到很多知名汽车人,在思想的碰撞中探究汽车产业发展。 >>>>进入北京车展专题 千万不要被目前的超级繁荣迷惑,它不能弥补我们和别人的差距 ——尹同跃(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谈为什么产物要“往上走” “我想凡是买自主品牌产物的人,他们还是对我们有信心,觉得中国公司可以做成国外一样的产物。前30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牺牲了环境,牺牲了能源,赚到了一点外汇。后30年我们要用脑子赚钱,就是做精品,做品牌。我希望在新时期奇瑞公司可以带一个头,公司的正路是做技术、做品牌。不要打价格战,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低端的汽车生产厂,不要做一个不重视研发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不管你今天卖了多少,你都做不长。” 汽车相当于人的名片 ——胡苏(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谈为什么冒着风险推混合动力凯美瑞 “(混合动力版凯美瑞)上市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一部车,一张名片;一部车,一份责任。我买这车,相当于名片,个人是有责任感的,通过用这个车我对环境有贡献。通过这样的观念普及,这批人群的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就能加大。实际上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它在环保方面的意义非常大,通常一个客户开着一台车,相当于80棵树的吸氧量,这是非常可观的。综合来讲,政府对这个车的支持、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都是将来这个车型卖的好的一个基础。 新能源不是摆着看的,必须要用 ——赵景光(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我们有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我是秘书长,这是中国第一个新能源的联盟,在这之后,好多汽车厂商都个成立了联盟。福田研发新能源车并不是最早的,但是我们产业化是最先的,大家都在做,都在探讨的时候,我们已经产业化了。1997年年底、1998年初,我们就交给广州第一巴士公司30台新能源公交车,到现在运营好几年了。北京公交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公交公司,采购了800多台福田的新能源汽车,去年我们交了75台给台湾,另外英国、美国等等也已经买了一两辆、两叁辆去试运营,新能源必须要用,光展览管什么用?你要实实在在把它产业化,商品化,这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北汽不搞自主品牌,我不会来 ——汪大总(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这代人都有点爱国情结。这么大年纪了,经验也有一点,总希望做点贡献。另外一方面从国家角度讲,我觉得中国要做强,则中国的公司要做强。中国的公司要做强,公司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是一个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核心竞争力是无从谈起。所以正好有一个机会,我的朋友徐总召唤我,我就这么来了,很简单。” 华系车强则中华强,中华强一定是华系车强 ——李春荣(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谈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 “‘华系’车是东风风神提出来的。现在的时代就像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或者是80年代的美国,是百雄争霸的格局。刚才您说到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有十年,这十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首先体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30年里面,中国的骋顿笔增长了100倍。从中美建交开始,从‘十叁大’开始,到后来的‘神五’、‘神七’上天,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讲到国产车、‘华系车’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公平的环境还不够 ——赵福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谈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的竞争 “自主品牌必须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市场是没有耐心的,不能因为是自主品牌大家就会多给你几分关爱,因为政府可以关注你,而消费者是实实在在的自己掏钱来买,所以我们不能够过分谴责消费者,如果没得到消费者认可,只能怪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好。当然我认为,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因为自主品牌是政府的亲儿子,如何扶植自主品牌,给自主品牌指明一个更清晰的方向、创造一个更宽松的环境,让自主品牌某种意义上能够更公平地参与竞争,我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的竞争,公平的环境还不够。” 百年品牌也不是谁都买账 ——陈国章(雷诺大中华区执行总裁)谈雷诺初进中国的教训 “雷诺刚进中国时,关注就是寻找合作伙伴,寻找最好的条件、好时机,可是没有注意到怎么样寻找机会。实际上,首要的条件是在中国市场做好,因为跟任何厂商打交道,都会首先看你品牌有没有价值、网络是不是承受得起、有没有盈利。所以首先要建好销售团队、网络团队,把口碑做好,打造品牌的价值,所以在过去16年我们没有做好价值,定位不清楚,跟人谈判的时候就没有筹码。” 丰田建立新团队听取中国顾客声音 ——堀全克摆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闭谈重建声誉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恢复消费者对丰田的信任和信赖,我们3月30号召开了全球质量特别委员会,来自丰田汽车中国公司的4名首席质量官参加了这个会议,包括丰田公司中国总经理、广汽执行经理等等重要人物。这个团队的职责和作用,简单来讲就是要更加真诚地、耐心地倾听中国当地顾客的声音,把这些意见和声音尽快地反映到日本本部,并迅速做出对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强化我们的产物质量,这是我们目前认为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将有专门的商用车车展 ——刘汉如(安徽华菱汽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谈车展未来趋势 “因为我们是国内商用车的制造公司之一。我们也有责任扩大商用车的品牌,提升商用车的品牌,也是支持我们国内的汽车产业。重要的一点,今年我们还要参加汉诺威的国际车展,那是世界最着名的商用车展,而且规模很大、专业性很强,同时也是专业观众。中国还没有把商用车和乘用车分开。但是随着发展,慢慢会举办商用车的车展。所以我们现在每年都在车展上逐步增加对商用车的关注度。再一点我们在国内参展,主要是面向海外的观众。” 贵3的高销量建立在众多之前被“枪毙”车型的基础上 ——王建均(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谈比亚迪的销售“奇迹” “每一款产物,我们都很在乎用户的感受。大家熟悉的比亚迪贵3,现在一个月能卖叁万多,这款车实际上花了叁年多才做出来。我们从03年到05年上市才做出第一款车,之前不是没有,一些车型模具都做完了,但是请经销商和用户过来看,经销商批评卖不了、卖不好,我们就“枪毙”了。当时很痛苦,因为刚刚进入市场,损失很大。但是我们听了市场的话,听了经销商的话,把我们的新车做地更久更细,贵3出来之后我们也不是拿到全国市场推广,而是一站站做,先集中公司所有的力量在山东市场,把这个市场做透,然后才做其他的市场,从05年上市,到了07年初,我们的贵3在全国才铺完。我们有一句话说,要忍受得住寂寞,扎扎实实做好产物、做透市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信任。” 好狗一个就看家,耗子一窝全喂猫 ——于洪江(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谈“一车独大” “我觉得一汽上一任的副总经理安总说的一句话比较经典,叫‘好狗一个就看家,耗子一窝全喂猫’。这说明一个道理,在精而不在多,你开发的每个产物都要有你的客户竞争力,有你的客户群,马自达都很时尚,都很动感,都有非常好的驾驶乐趣,所以它这些特点能够吸引相当一部分人,能长盛不衰。比如它的时尚元素,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相信您也走过很多地方,我也去过一些国家,发达国家服装颜色实际上都没有中国的服装颜色丰富,好像中国人的时尚接受能力是最高的。所以像马自达6,这种时尚的事情,现在变得很经典了,原来说必须是比较正统的,比如西服,才是经典,但是马自达6开创了先河,时尚变成经典了,所以它每一个车所深含的内涵是骨子里的,就像一个人天生丽质和后期美容是截然不同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品牌内涵,逐渐地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市场口碑,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固的客户群体,因此才能够以很少的产物,获得越来越高的喜爱度。” 20万辆就在眼前,奥迪在中国绝对不用等太久 ——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 “在过去叁年里,豪华车市场都是比乘用车市场高一倍以上的。从今年来看,又恢复了08年以前的情况。现在整个高档车市场增速高于乘用车市场的增速快两倍了。这说明是整体市场的增长,这个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另外一方面说是富裕的人群越来越多,他们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原来开捷达,现在开奥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海马汽车只有利好 ——吴刚(海南一汽海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际旅游岛是国家概念,海马汽车作为一个正处在国家大的战略地域内的公司,应该说只有利好。海南将有更好的政府行为,对于海马汽车应该是得利的;同时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很正常,比如房价在上涨、老百姓的工资会增加,我们的成本也要增长,但我们有多年海南基地的基础,员工的住房、收入的增加,远远要大于当地的增长和消费指数的增长,对于我们来讲,应该说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我们的使命就是给已经创造巨大财富的汽车爱好者增加一辆布加迪 ——爱力士德·斯图尔特(布加迪全球销售市场客户服务总监)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了,越来越多在中国市场的人,他们有很多很多的财富,现在在中国有一亿人民币,两亿人民币的人,对他们来说比如说花个350万不算什么。对我们说,我们对客户的判断是非常具体的,他们一般来说都是亿万富翁,他们已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们还在挣着更多的财富,这些人都是对汽车充满热情的人,有的人喜欢做别的,有的人喜欢买汽车。而且这些人已经收藏了8个车,10个车,20辆车。所以我的使命就是给他们的收藏里面增加一辆布加迪。” (来源:中国经济网)
|
![]() |
||
|
|
|
|
视觉
|
博客
|
财经
|
|
点击排行
|
英语点津
|
网站地图 | |||||||||
国际 | 要闻 | 深度 | 亚太 | 北美 | 中东 | 拉美 | 中外关系 | 国际组织 | 海外看中国 |
评论 | 本网视点 | 国际时评 | 中国观察 | 财经评论 | 网友热议 | 影视书评 | 声音 | 漫画 | 外交讲坛 |
财经 | 国际财经 | 中国经济 | 分析评论 | 股市基金 | 房产动态 | 经济数据 | 消费旅游 | 理财保险 | 资讯抢鲜报 |
博览 | 奇闻奇观 | 科学探索 | 历史揭秘 | 劲爆丑闻 | 名人轶事 | 精彩热图 | 幽默 | 本周推荐 | |
音画 | 环球瞭望 | 社会百态 | 娱乐时尚 | 图吧博客 | 军事天地 | 时事热点 | 图片专题 | ||
军事 | 军事广角 | 即时消息 | 装备图集 | 中国国防 | 国际防务 | 军事评论 | 专栏 | ||
台海风情 | 台海热点 | 台湾旅游 | 台海局势 | 走进台湾 | |||||